传递民意、践行价值

营商环境显效、布局持续优化、防控能力提升 数说“十四五”口岸发展成就

发布:2025.08.25 阅读:20 来源:央视网 查看原文

央视网消息: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上午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海关联合多部门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,口岸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海关总署联合20多个国家部委,每年都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,参与的城市已经扩大到全国17个省份25个城市,累计出台改革创新举措108项,着力营造更加便利、安全、可预期的贸易环境。

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称:“我们依法减少审批、精简手续,实施7×24小时预约通关,我们创新粤港澳大湾区‘一港通’监管模式,使货物在港口转运的时间由过去的5—7天缩短到现在的2—3天。”

在口岸开设农产品进口“绿色通道”,泰国、越南这些周边国家的新鲜水果最快7个小时可以抵达广州、30个小时可以抵达北京市场。

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与30个部门和单位的业务系统对接,964项服务上线运行,实现跨境贸易业务全链条全环节的“一网通办”;目前,注册用户已有1100万家,日均申报业务2600万票。

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称:“3000多家AEO企业享受到银行的融资担保、融资授信、出口信保等优惠便利措施。我们与57个国家(地区)实现AEO互认,让企业在境外享受到同等通关便利。”

海关总署: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口岸布局持续优化

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口岸布局持续优化,智慧口岸建设加速推进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口岸布局持续优化,新增对外开放及扩大对外开放口岸40个,截至目前,全国对外开放口岸达到了311个。

海关总署党委委员、办公厅主任张宝峰称:“现在的水运口岸已经达到了125个,承担了我国外贸进出口货量的90%以上;空运口岸达到了85个,分布在全国各地;陆路口岸超过101个,目前能够提供自驾游服务的边境口岸已经超过28个。总的来看,我国‘东中西协同、海陆空联动’的口岸格局日趋完善。”

2024年,全国的水运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过了43亿吨,比“十三五”末增长了一成;航空口岸增长超过17%;陆路口岸增长超过19%。便捷畅通的口岸通道让更多“中国制造”加速走向世界,也让更多“全球好物”快速进入中国市场,更好地服务百姓需求。

海关总署:筑牢国门检疫防线 口岸防控能力提升

发布会上,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还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,海关筑牢国门检疫防线,初步建立了全天候疫情监测网络,已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,“十四五”以来,海关累计发布预警通报、疫病公告150个,涉及46种传染病,发挥了口岸防疫“预警机”作用。对超过6亿多进境人员进行检疫,另外对3亿进境交通运输器具实施卫生检疫,截获了病媒生物525万只,有效防范了30余种虫媒传染病的传入。

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国口岸新增配备快速检测、基因测序等设施设备2100余台,新建立标准80多个,以“多病同检”支撑“多病同防”。电子申报、智能测温、远程流调等先进手段得到了推广应用,30个口岸被世卫组织考评为国际卫生港,口岸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

 编辑:刘珊 责任编辑:刘亮
原文转载: 央视网 查看原文

声明:
1.本文、图片摘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2.本网站转载的新闻内容均来源于国内权威新闻站点,仅供用户参考。

3.本网站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或合法性承担任何责任,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。

4.转载内容仅代表原作者立场,“与本站立场无关”,用户因依赖转载信息造成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

『免责声明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