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递民意、践行价值

工程层层转包农民工讨薪无门?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破解难题

发布:2025.09.09 阅读:20 来源:新华社 查看原文

  在工程建设中,违法发包、转包、分包、挂靠等乱象很容易引发欠薪等问题。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4日发布的有关案例揭示了破解之道。

  甲公司作为某工程总承包人,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乙公司,乙公司将其中劳务工程违法分包给无相应施工资质的刘某,刘某再次分包给无相应施工资质的杨某,杨某雇佣周某等16名农民工提供劳务。工程结束后,杨某欠付周某等人工资19万余元。

  然而,由于甲公司、乙公司不认可杨某完成的工程量,周某等人的工资迟迟拿不到。周某等16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民事支持起诉,检察机关查明各方法律关系后,依法支持周某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。最终,法院判决杨某向周某等16人支付工资,刘某、乙公司、甲公司等依法承担连带责任。

  近年来,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,积极参与欠薪治理,对符合民事支持起诉条件的劳动者,依法支持其提起诉讼追索劳动报酬。

  据统计,2025年1月至6月,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3.25万件,支持起诉2.09万件,其中支持农民工起诉1.42万件。

  检察机关办案发现,除了层层转包等导致劳动者讨薪难之外,还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劳动者。有的用工单位或个人逃避监管,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用工合同或与劳动者签订“阴阳合同”;有的编造虚假姓名及地址,对相关部门送达责令支付文书以及认定雇佣关系、欠薪数额造成一定影响;有的用工单位因账款被拖欠,欠薪与欠款问题交织,加大清欠难度。

  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大民事支持起诉办案力度,通过提供法律咨询、协调提供法律援助、协助收集证据、提出支持起诉意见等方式为劳动者提供帮助,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。

  检察机关提醒,劳动者入职时应与用工单位或相关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、劳务合同,注意留存考勤记录、工资条等证明用工关系的证据材料;增强依法维权意识,遇到纠纷时积极与用工单位或相关人员协商,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寻求帮助,必要时通过仲裁、诉讼等方式依法理性维权。用工单位要诚信守法经营,认真学习劳动用工等法律规定,依法履行工资支付等法定义务。(刘硕、王雅頔)



  最高人民检察院(资料图)

原文转载: 新华社 查看原文

声明:
1.本文、图片摘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2.本网站转载的新闻内容均来源于国内权威新闻站点,仅供用户参考。

3.本网站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或合法性承担任何责任,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。

4.转载内容仅代表原作者立场,“与本站立场无关”,用户因依赖转载信息造成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

『免责声明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