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递民意、践行价值

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

最高法发布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

发布:2025.08.13 阅读:20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 查看原文

本报北京8月12日电  (记者魏哲哲)最高人民法院12日发布5个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,体现人民法院通过监督、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,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决心,有利于强化规范指导,进一步防止同类行政违法情形的发生。

 行政机关负有履行行政强制等监管职责,但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,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、范围、条件和程序。如果在缺乏法律依据情形下采取扣押强制措施,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失,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。

 在一起案件中,某漂流公司自2004年开始便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经营漂流项目。2019年,该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执法中发现,该漂流公司经营的漂流项目应当按照《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》的规定在区文体局进行备案管理,但该公司未备案,遂扣押该公司5只漂流船并制作了扣押清单,但直至2022年4月一直未予返还。该公司不服诉至人民法院,请求判决区文体局赔偿扣押所导致的漂流船、码头等设施损失及停产停业损失。

 法院审理认为,《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》并未规定对于经营主体未进行备案登记的情形,监管部门有权采取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。同时,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,行政机关决定实施扣押的,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清单,且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,情况复杂的,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,可以延长,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。法院判决区文体局扣押漂流船的行为违法。考虑到因长时间扣押导致财物严重贬值,法院判决行政机关返还相关船只并赔偿实际损失。结合该公司购买漂流船的价格单、每只漂流船的承载人数、该公司经营漂流的年收入等,考虑折旧因素,酌情判决确定相应赔偿额。

 2022—2024年,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涉企行政强制一审案件约占全部一审行政案件的8%。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公正审理涉企行政强制案件,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强制等监管职责,维护市场秩序;同时,坚决纠治违法的查封、扣押、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,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力促政通人和、取信于民。

 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8月13日 10 版)

(责编:牛镛、岳弘彬
原文转载: 人民网-人民日报 查看原文

声明:
1.本文、图片摘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2.本网站转载的新闻内容均来源于国内权威新闻站点,仅供用户参考。

3.本网站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或合法性承担任何责任,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。

4.转载内容仅代表原作者立场,“与本站立场无关”,用户因依赖转载信息造成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

『免责声明』